服务热线:0535-2129195 服务邮箱:gaohe@foodmate.net
联系我们

许渊冲:翻译就是追求两种语言“双赢”

   日期:2019-03-13     浏览:495    
核心提示:  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是西方的对等翻译理论,因为英、法、德、意、西等国运用的都是拼音文字,约有90%的词语可以找到对等词
   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是西方的对等翻译理论,因为英、法、德、意、西等国运用的都是拼音文字,约有90%的词语可以找到对等词,所以翻译时基本可以用对等译法。而中文是象形文字,只有一半词语可以在西方文字中找到对等词,有对等词时自然可用对等译法,没有对等词时,最后得到的译文要么胜过原文,要么不如原文。劣不如优,我认为应该发挥译文优势,尽可能选用最好的译文表达方式,这就是“优化论”。“优化论”是中国不同于西方的文学翻译理论,它继承发展严复、鲁迅、郭沫若、朱光潜等人的翻译理论,是我对中国学派文学翻译理论进行的总结。
  
  《老子》第一章开头说: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”这两句话说出“道”和“常道”的矛盾,“名”和“常名”的矛盾。“道可道”中第一个“道”是“道理、真理”的意思,第二个“道”是动词,是“可以知道、可以说得出来”的意思,“非常道”的“道”则是大家常说的“道理”,这句话是说,客观真理和人主观所知道的真理并不常常是统一的。联系到翻译上来,尤其是文学翻译上,因为翻译求的“真”不能脱离人的主观认识,所以不可能是客观的“真”。“名可名,非常名”,实物是可以有名称的,但名称并不等于实物。联系到文学翻译上来,意思就是:翻译的内容是有一个形式的,但这个形式并不完全等于原本的内容。成书于2500年前的《论语》第一句是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(悦)乎?”西方有学者把它翻译成“学习而且适时温习,不是很愉快的吗?”这是“对等译法”。我则把它译为“得到知识而付诸实践,不是一种乐趣吗?”这就是“优化译法”。
  
  我曾把诗词翻译理论总结为“美化之艺术”五个字。这是对鲁迅的“三美”论、钱锺书的“化境”说、孔子的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”等的继承发展。“美”指三美——意美、音美、形美,译诗要译出原诗的三美,这是诗词翻译的本体论。“化”指三化——深化、等化、浅化,这是文学翻译的方法论。对等译法一般只是等化,我们却可以深化、浅化。“之”指三之——知之、好之、乐之,这是文学翻译的目的论。译文首先要使读者知道作者说了什么,其次要使读者喜欢读译者的译文,最好还能让读者读后感到快乐。换句话说,“知之”解决“真”的问题,“好之”解决“善”的问题,“乐之”解决“美”的问题。文学翻译的标准从求真到求善再到求美,层层上升。求善求美是高标准,已经超越对等译法的求真阶段,进入自由王国了。钱锺书说过:“艺之至者,从心所欲而不逾矩”。文学翻译不是1+1=2的科学,而是1+1>2的艺术,中国译论不仅“不逾矩”,还“从心所欲”,是积极的。
  
  西方有学者说,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统一。而中国也有人讲过,统一就是提高。联系到文学翻译上,英译中的时候要用中文最好的表达方式,中译英的时候要用英文最好的表达方式,这样双方都能得到提高。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,两种语言总是各有优势劣势,如能发挥各自优势,取得双赢,那翻译就使得世界文化向前发展了。2014年,国际翻译家联盟把“北极光”杰出文学翻译奖颁给我,这是翻译领域的全球最高奖,是对我的翻译和译论的认可。一方面把外国优秀文学作品译成中文,另一方面把中国优秀作品译成外文,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,使世界文化更加光辉、灿烂,这是一个翻译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,我虽然已近百岁,仍然还在努力!
  
  本文摘自网络
烟台传实翻译
 
 
更多>同类新闻资讯

推荐图文
推荐新闻资讯
点击排行

经理:高鹤女士
座机:0535-2129195
QQ:2427829122
E-mail:gaohe@foodmate.net
库://m.diyiqimao.com/translation


传实翻译
鲁ICP备19009238号-1 (c)2008-2019 All Rights Reserved

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
Baidu
map